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公司要闻

西香高速泸沽湖特大桥以“两首创”啃下硬骨头

2025-04-22 浏览:70

在凉山州盐源县长柏镇,一座横跨卧罗河的桥梁——泸沽湖特大桥,正加速从图纸走向现实,成为西香高速项目中备受瞩目的焦点。它凭借“两首创”“三高”“三最”和“五极其”的建设特点,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蜀道新篇中,更因三项“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跨径山区悬索桥、世界最大跨径空间缆悬索桥、世界最大跨径的隧道锚悬索桥)而备受瞩目。然而,荣耀背后是挑战的荆棘,它要面对高海拔、高落差、高地震烈度的“三高”困境,以及极其复杂的地形、地质、气候、生态和建设条件的“五极其”难题,仿佛在蜀道艰难险阻上又叠加了层层枷锁。

给大山来一个“熊抱”:世界首创U形回转式隧道锚

传统悬索桥的隧道锚像一只“手掌”插入山体,但泸沽湖特大桥的建设场区活跃的地震带和碎裂岩层让常规隧道式锚碇在这里“举步维艰”。U形回转式隧道锚的出现,以三个技术亮点打破了这一僵局。

一是四两拨千斤。U形隧道锚如同环抱山体的强壮手臂,利用自锁效应将7万吨主缆拉力均匀地传递到地基,拉力越大,锚固越稳。

二是节约且安全。与传统直线锚相比,U形隧道锚节约28%混凝土,还能避免大开大挖引发地质灾害。

三是化险为夷。U形隧道锚在强风化泥岩中“扎根”,直面Ⅷ度地震烈度挑战。

1.jpg

造一座“钢筋铁骨”的巨人:世界首创钢管钢箱混凝土组合结构索塔

悬索桥索塔通常用钢或混凝土建造,但钢塔贵,混凝土塔笨重抗震差。泸沽湖特大桥给出一个巧妙的答案——钢管钢箱混凝土组合结构。

从仿生学汲取灵感。A型索塔以人体骨骼为灵感,钢管钢箱构成“骨架”,混凝土填充成“肌肉”,最大能够抵御52.3米/秒的大风,抗震性能较传统混凝土桥塔提高约30%。

引进工业化建造理念。将沿海地区先进的智能化、装配化技术引入山区悬索桥建设,实现了工业化建造理念在山区悬索桥的零突破,极大提高了工程品质,为山区桥梁建设开辟了新路径。

2.jpg

创新不是“炫技”,而是解题的钥匙。泸沽湖特大桥的诞生,印证了一个朴素道理:最难的工程问题,答案往往藏在自然规律与人文需求之间。

当“两首创”不再只是宣传标语,而是切实解决了地震、生态、成本等难题,科技创新的价值才真正落地生根。未来,这座桥将不仅是钢筋水泥的杰作,更是凉山州迈向共同富裕的“隐形轨道”。



联系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迎宾大道六段泸川苑写字楼B座

联系电话:0834-2888877

西香高速官方微信公众号

Official Accounts

COPYRIGHT ©2022 四川西香高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电话:0834-2888877 传真:028-81250178 蜀ICP备2022020115号-1 技术支持: 创企科技